培育科研团队,深化产教融合,

锻炼学生骨干,实现教研相长。

                 ——四方学院科研团队纪实报道

一、积极谋划,培育科研团队

      我院专业覆盖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及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大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基础。自从学院在2022年成立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处以后,本着“聚焦河北,服务地方,以研促教、产教融合”的理念,搭建起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先后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莱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绿洲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逐渐形成了以张志国、刘仁芬、张丽敏、宋世伟、陈茜、田德旺等老师面向河北水利工程方面的土工航拍与信息化技术研究团队;以任彬、王振玉、刘仁芬、李娜、李立平等老师面向河北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孪生及智能化控制方面研究团队;以付桂彦、张叶栩、马慧肖、王若男、刘桂贤、刘娟、许金兰等老师面向地方企业的财税及营销管理方面研究团队;以刘津、王海东、高瑛等老师面向河北省党史和文旅方面的研究团队。至此我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多方面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

      王振玉老师入选了河北省“小巨人”科技特派团专家,为服务企业发展,产品开发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技术支持,得到了其他成员及企业好评。与此同时为朔黄铁路机辆处和冀星高速保定收费站进行相关科研技术培训。其所在科研团队参与的《隧道掘进渣土泵送系统研制》申报了邢台市科技局项目;与河北格林森建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参与研发的《石膏喷涂机器人研发》项目申报了石家庄市科技局项目。与河北绿洲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申报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获得石家庄市科技局“驻冀高校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批准。

    刘津老师的科研团队先后参与河北省党史研究室组织的相关项目,参编并出版《中共河北党史人物传 第四卷》(张达传 白芸传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共河北党史人物传 第六卷》(戴冀农传 河北人民出版社)党史类书籍3部;参编出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奋斗者》,此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先后为多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做党史教育讲座。受邀协助鹿泉区教育局对鹿泉研学基地进行评估和课程提升,并出版书籍《鹿泉研学》(河北美术出版社);协助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藁城现代农业观光园与石家庄市第41中学联合出版校本教材《当研学遇上荷花》(河北美术报社);先后为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藁城现代农业观光园、石家庄强宇射击俱乐部、辛集马兰农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泓润庄园(亚洲最大温室大棚)、土门关、大吾川等十余家单位设计研学活动规划与实践课程;参与组织设计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楹联学会联名春联礼包。

      张叶栩老师所在团队与京牧野春晖图书有限公司合作的《房地产企业财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二、攻坚克难,展现四方风采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政策的重要举措,2023年6月,我院和河北新莱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在技术服务、学生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升我院学生的培养质量。随后,由院长卜建清、学创处焦永刚处长带队,与该公司签订了“橡胶沥青自动化生产与控制系统设计”技术服务项目,标志着与该公司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该项目属于化工行业,生产流程工艺复杂,设备多、信息交互量大。原计划应用在石家庄复兴大街改扩建工程,设计开发周期仅1月余。面对诸多困难,项目主要成员电气工程系王振玉、计算机系刘仁芬两名教师迎难而上,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快速投入到项目设计开发工作中。带领三名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大学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从熟悉工艺、讨论确定方案,到完成电气原理图、安装图、上位机操作系统及软件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然而,由于项目使用方原因,迟迟没有落地使用。2024年4月15日,接到河北新莱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通知,项目建设地点变更为原井陉天长交通管理站,应用于石太高速改扩建工程,受安全需求及建设场地限制项目工艺流程产生较大变更,且4月23日须投入生产运营,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样突发的情况,项目组成员没有任何抱怨,第一时间赶赴项目建设地点,实地调研项目进展及控制需求,及时调整方案、重新修改电控系统和上位机操作管理系统设计,4月20日团队入驻现场指导工人接线及讲解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对整个控系统进行调试。经过三日夜的连续奋战,保障了23日顺利开工生产。

      整个项目进展过程,充分展现了我院科研团队过硬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团队意识,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敢打敢拼精神风貌,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三、教研互促,实现产教融合

      教师们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后,总结归纳经验,进行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育人。把科研过程经验、科研成果带进课堂。

      张叶栩老师与石家庄云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搭建符合专业培养计划的“云邦财税实战平台”。在科研过程应加强了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各自的资源优势;教师通过参与实战平台建设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平台的仿真性及与培养计划的配合可以在教学递进的过程中逐渐锻炼学生工作实战的能力,满足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与君乐宝乳业合作共建质量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问题,把企业的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过科研团队的学生均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毕业生连续多年入职君乐宝集团,目前均已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王振玉、刘仁芬等老师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工程实践,将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教学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工程实践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毕业设计题目,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渴望;同时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科研创新小组,参与项目讨论、方法论证培养学生形成了科学思维与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系统科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培养。针对本科学生理论基础较强,鼓励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多年来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帮助学生顺利上岸。在王振玉老师辅导的学生中,2013届于珊(专业课成绩145分)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2023届孙泽文(专业课成绩143分)、谷若文(专业课成绩141分)、2024届张欣然(专业课成绩148分)均被石家庄铁道大学录取。

      针对专接本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因材施教。对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直接带领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快速提升实践经验。如2023届专接本刘子谕、李鑫磊学生已进入上市企业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且工作能力得到企业认可。2024届专接本学生赵卜轮、王浩楠、兰晨(女)三人再次与该公司签约。

      针对大一新生,从创新意识开始培养,组建了创新创业团队。其团队申报的《梁场存梁区承梁台座沉降监测》、《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量系统设计》和《物联网监控类上位机软件通用平台设计》三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均获得省级立项并已经根据项目成果取得了三项软件著作权。其中2022级魏荣烜同学获 2024校园十大标兵“创新之星”称号。

      通过创新创业团队的培养,让学生先具备创新意识,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逐步让学生参与到科技团队中,真正参与工程实践,老生带领新生,迅速进入科研角色。